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及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工具。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李强总理多次就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重要批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高质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研究聚焦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基于政策导向与实践案例,系统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的模式、路径,旨在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优势加速推动中小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工业互联网推动数据要素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催化、转化,驱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变革。作为新一代信息
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更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工业互联网发挥了重要支撑,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着不竭动力。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产业生态日益优化。从产业规模看,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超5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53万亿元。从覆盖范围看,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从技术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将5G、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集成,打通云、网、边、端,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
工业控制技术加速聚合。从发展势头看,2023年,全国各地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万余家企业供需对接,带动投资超1700亿元。工业互联网赋能重点正在由头部大型企业向广大中小企业延伸。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不断丰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转型需求各异,对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企业可以应用实践进行反馈,驱动供给方不断提升产品服务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工业知识数字化,贯通制造企业数据。平台通过部署传感器、架设智能网关、开展设备联网改造等多种方式盘活“哑设备”和“哑产线”,对多源异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高效采集和深度挖掘分析,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之间的数据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海量工业资源的在线汇聚和灵活配置。二是通过工艺技术
软件化,拓展产业深度广度。平台提供工业知识提炼、固化、重构的一整套软硬工具和底层环境,实现工业机理、技术工艺和知识经验的模型化封装和标准化积累。通过对工业模型的重构,低成本、便捷化地开发出面向不同场景需求的工业app和saas应用,为工业企业提供低成本、弹性化且按需使用、按用付费的数字化服务,推动工业知识、经验、方法的创造、传播和复用,降低工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门槛。三是通过经验智慧模块化,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相较于传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工业知识、实施经验的模型化沉淀和复用,成本更低;实现了轻量化、灵活化部署应用,推广效率更高;打通了原本散落在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有助于培育基于设备数字孪生模型的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有助于培育基于生产、消费数据贯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有助于培育基于场景驱动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提升数字化水平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通过部署传感器、架设智能网关、开展设备联网改造等多种方式盘活“哑设备”和“哑产线”,对多源异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高效采集和深度挖掘分析,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之间的数据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海量工业资源的在线汇聚和灵活配置[2]。
(二)优化业务流程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工业知识提炼、固化、重构的一整套软硬工具和底层环境,实现工业机理、技术工艺和知识经验的模型化封装和标准化积累。通过对工业模型的重构,低成本、便捷化地开发出面向不同场景需求的工业app和saas应用,为工业企业提供低成本、弹性化且按需使用、按用付费的数字化服务,推动工业知识、经验、方法的创造、传播和复用,降低工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门槛[2]。
(三)创新
商业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链式”转型新模式,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共享制造、
个性定制、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5]。
(四)增强市场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数字化战略变革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发展智能终端技术以革新企业的商业模式,采用商业智能技术赋能
客户管理,通过实施数据驱动战略来更新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4]。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统一战略认知,构建“数字罗盘”
数字化转型的失败往往始于顶层设计的缺失。许多企业陷入“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误区,盲目引入技术却忽视业务价值,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与目标偏离。关键挑战包括战略与执行脱节、认知偏差和路径模糊。破局策略包括从“一把手工程”到“全员共识”,以价值为导向制定路线图,动态调整战略[9]。
(二)打破数据孤岛,激活“智能引擎”
数据是数字化的血液,但多数企业面临“数据沉睡”困境:系统分散、治理缺失、分析滞后,难以支撑决策。关键挑战包括技术选型混乱、数据治理薄弱和智能化应用不足。破局策略包括构建“数据中台+AI中台”双引擎,小步快跑验证技术价值,借力外部生态降本增效[9]。
(三)重塑组织基因,培育“数字文化”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人的革命”。传统科层制组织与固化思维,常成为转型的最大阻力。关键挑战包括部门墙高筑、人才断层和变革恐惧。破局策略包括打造“敏捷组织+学习型文化”,构建人才“输血+造血”机制,设计柔性激励机制[9]。
(四)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例如,设立专项资金,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推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完善互联网安全制度设计,保障网络与数据的安全治理[11]。
(五)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需要明智决策投资于哪些数字技术和能力。而打造数字化企业和赢得数字消费者应是企业关注的两大重点领域。为打造数字化企业,企业应当借助产业
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敏捷创新等数字技术对其运营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内部运营效率。为赢得数字消费者,企业需要摆脱原有的产品驱动型发展方式,真正了解客户显性和隐性诉求,提供与客户个性化需求密切相关的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10]。
(六)促进人才培养
企业需要注重培养数字化转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速数字素养技能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11]。
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企业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通过其SaaS化的服务模式,帮中企动力业打造全域数字化营销与数字化业务的一站式平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
(七)构建产业生态
企业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整合生态系统内的数字化资源,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在数字时代,消费者希望在合理价格范围内享受最前沿的产品功能,获得最好的用户体验。因此,成功的数字化企业有能力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识别出最佳资源,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其整合起来,融入自身的资产配置系统中,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佳体验[10]。
总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统一战略认知、打破数据孤岛、重塑组织基因、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和构建产业生态,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