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量过去三年平均每月新增约五千站点。根据普华永道的年度观察,以下是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分析。
### 充电基础设施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从 2021 年至 2023 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逐年大幅增加。2021 年,公共充电桩新增 34 万个,私人充电桩增加 60 万个;2022 年,公共充电桩新增量跃升至 65 万个,同比增长 92%,私人充电桩猛增 194 万个,同比增幅高达 226%。2023 年,公共充电桩增加了 93 万个,同比增长 43%,私人充电桩增加了 245.7 万个,同比增长 27%。
进入 2024 年,尽管公共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私人充电桩的数量继续大幅增加,达到 337 万个,同比增长 37%。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总数已达 389 万个,较上月增加了 6.7 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已攀升至 985 万个,3 月份单月增长了 23 万个,实现了 12%的增长率。
### 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提供支持和指导。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了到 2025 年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 2000 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此外,《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2022 年)也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 100%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车位比例不低于 10%。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提供了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并对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效率高、覆盖率提升快的省份给予奖励。
### 充电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 10 个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全国公共桩总数的 67.9%。这些地区由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更为集中。例如,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广东省的公共充电设施数量达到 183.4 万台,浙江省为 165.6 万台。
### 技术创新与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速度显著提升。目前,单个充电接口的功率正向兆瓦级迈进,大功率充电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例如,华为的全液冷超级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高达 600 千瓦,可在 10 分钟左右将绝大多数电动车
电池充满。此外,车网互动技术也得到初步验证,深圳开展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应用,调动新能源汽车 1473 辆,削减电量 4389 千瓦时。
### 高速公路充电站建设
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 2024 年 9 月底,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安装 2.88 万台充电设施,覆盖停车位 4.48 万个。近年来,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充电的电量显著提高,2023 年完成高速公路充电电量 6.64 亿千瓦时,约为 2020 年的 9.5 倍,年均增长率约 112%。在节假日,高速公路日均充电量达 553 万千瓦时,约为平日的 3 倍,并主要集中在京港澳、沈海、大广等重点高速公路路段。
### 县域充电设施推广
县域充电设施也在加速推广。国家能源局组织部分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推广,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省份已将充电设施布局至所有乡镇。截至 2024 年 9 月底,我国县域及以下地区公共充电设施达到 41.7 万台,占全国公共桩总数的 12.53%。这一举措旨在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充电短板,促进全国农村地区充电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在过去三年中取得了显著增长,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基础设施将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