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
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球出货量持续攀升,并在多个行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协作机器人市场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整体规模超过14.8亿元人民币,销售出货量突破3万台。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显示了其在非工业领域的快速渗透。
协作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工作方式。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人类工作环境中安全地与人类员工合作,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特性使得协作机器人在焊接、装配、搬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2023》报告,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整体规模超过14.8亿元人民币,销售出货量超过3万台。此外,由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的《2024协作机器人产业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销量为3.14万台,同比增长26.10%。预计到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4.08万台,同比增长29.78%。到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
全球范围内,协作机器人的市场同样表现出色。MIR睿工业发布的《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为5.46万台,同比增长23%。预计到2028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将达到20.3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重要份额。
协作机器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协作机器人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性,成为企业实现自动化转型的理想选择。其次,技术的进步也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从细分市场来看,六轴协作机器人仍是行业中的核心产品,销量占比超过八成。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为3.40万台,同比增长29.28%。这一数据表明,六轴协作机器人在高端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此外,协作机器人在焊接等新兴应用场景也开始快速起量。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协作焊接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显著增长,入局者持续增加。协作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协作机器人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在政策支持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中国工信部发布的《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将协作机器人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多地政府提供15%-20%的采购补贴。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协作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将继续深化在
汽车制造、3C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非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将在医疗健康、教育科研和
新零售等行业加速渗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