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作为
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部署。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智能工厂的部署量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协作机器与AI视觉系统的覆盖率已超过86%。这一趋势表明,智能工厂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智能工厂的建设和应用,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智能工厂能够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能传感器全面感知和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结合
云计算和AI技术进行分析与优化,使得生产设备互联高效协同,广泛使用工业
软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优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极大提高了全要素生产效率。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智能工厂分布在31个省份,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智能排产调度、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
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不良品率和碳排放。据统计,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智能工厂在提质增效降碳方面的显著成效,代表了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协作
机器人和AI视觉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作机器人以其轻量化、柔性及安全协作性等特点,在工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2023年协作机器人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为10.5%,并且这一比例预计将持续增长。协作机器人的易用性和部署灵活性,使其成为智能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I视觉系统则在表面缺陷检测方面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系统,通过训练模型提高系统的检测准确率和泛化能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海量图像数据,并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工厂的平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1.4万亿。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智能工厂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而且其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了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成为引领未来工业革命的重要方向。
智能工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智能工厂,带动各地万余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通过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层分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形成了安全可控、系统完整的智能制造高水平供给体系,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及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