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
新能源电力传输设备的扩展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月近三千座新能源电力传输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安装和扩展,这一数字反映了新能源
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进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超过 1300 万台。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充电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上。
在各地,政府和企业正通过多种措施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该市通过引导充电桩企业进驻居民小区和建设公共充电站点,显著增加了充电桩的数量。截至去年底,咸宁市充电桩数量已达到 12770 个,有效缓解了居民的“充电焦虑”[2](。河南省郑州市也在去年新建了 4384 个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郑州市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还在
金融贷款方面提供便利,以鼓励个人和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充电桩[1]。
不仅仅是充电站点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今年 1 月当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9.5 万台,同比上升 49.5%。截至 1 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超过 1300 万台。这一数据表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3]。
在具体城市中,如深圳市,已成为“超充之城”,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各区全覆盖。截至去年底,深圳已累计建成超充站 1030 座,充电桩数量超过 42 万个。这些超充站主要分布在人流车辆密集的公共交通枢纽、大型
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和产业园区等地,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1]。
此外,各地还在积极推进多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国家能源局提出,今年将重点推动多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试点,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
银行也联合出台举措,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3]。
在昌平区,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也超额完成了市级建设任务。今年市级任务为新建充电桩 770 个,目前已新建 1029 个,平均服务半径达到 2.5 公里,满足市级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新建 38376 个接口,车充比达到 2.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