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自动化覆盖率年均递增约八个百分点
智能制造平台系统推进成效分析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智能工厂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智能工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动化覆盖率逐年提升。本文将对智能工厂自动化覆盖率的提升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智能制造平台系统的推进成效。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基础级智能工厂已覆盖80%的制造业大类。这一数据表明,智能工厂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正在向更高级别的智能工厂迈进。基础级智能工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关键工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理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
智能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不仅仅是设备数量的增加,更是生产流程的深度智能化。例如,通过预测性维护技术,工厂可以在问题发生前发现潜在风险,提前进行维护,从而避免停产损失。此外,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生产过程,提前测试不同应对方案,优化生产效率。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卓越级智能工厂已经覆盖全国各地,有近2000个应用场景,如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等。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取得显著成效,比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碳排放平均减少20.4%。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智能工厂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环保方面的优势。
智能制造平台系统的推进也为智能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工艺优化及智能管控平台,基于自主可控的工业模型库,融合边缘计算、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构建从设备数据采集、过程优化到智能决策的一体化SaaS服务体系。该平台不仅提升了工业数据的智能水平,还推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融合。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工程取得了显著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1.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7%。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智能制造强“基”成效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智能制造工程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通过智能工厂的建设,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覆盖率逐年提升,智能制造平台系统的推进也为智能工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工厂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