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年来显著增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电力年中更新》报告,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燃煤电厂的发电量。这一转变标志着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长得益于强劲的经济增长、极端热浪频发以及电动
汽车等电力驱动技术的普及。今明两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分别增长4%,高于2023年的2.5%。在此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印度由于今夏遭遇严重热浪,预计电力需求将增加8%;欧洲今年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1.7%;美国则因
人工智能(AI)的发展推动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今年用电量将增长3%。
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电力需求飙升反映了电力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也凸显了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在世界许多地区,空调使用量的增加已成为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尽管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持续上升,但这一过程需要加速,以实现国际能源和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呼吁各国实施更高的能效标准,以减少因空调等制冷设备需求增加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负担。
根据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创纪录增长,助推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
核能)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超过40%。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
报告分析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数据,包括占全球电力需求90%以上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数据,以及对其他国家和地区2024年的估算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达858太瓦时(TWh),创历史新高。
太阳能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引擎,太阳能发电量在过去三年内翻了一番。2024年太阳能发电量创下新纪录,占比从2023年的5.6%增长到2024年的6.9%,增长了29%。
水电仍然是最大的清洁能源,占14.3%;其次是核能(9%)、风能(8.1%)和太阳能(6.9%)。生物能源和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贡献了全球2.6%的电力。
报告指出,因热浪频发,全球电力需求大幅增长,进而导致化石燃料发电量小幅增加,电力行业排放量也因此达到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全球电力系统将由两大趋势主导:一是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指数级增长,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迅速上升;二是随着电力取代其他能源推动全球经济,电力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供应的40%以上,甚至可能接近一半。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太阳能和风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太阳能
光伏的显著增长。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近60%。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预计将占全球总量的接近一半。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显著增长不仅反映了各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展示了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带来的积极影响。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