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在重点城市占比八年升幅超65% 替代传统动力形式正形成主流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新能源公共交通车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在重点城市的占比显著提升,替代传统动力形式正形成主流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总量在八年内累计增长了 14 倍,市场渗透率从 2012 年的 10.8%提升至 98.8%。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公交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向龙指出,我国率先在公交行业大规模推广新能源公交,2014 年至 2022 年新能源公交车总量增至 52.9 万辆。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公交车保有量达 68.25 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 55.44 万辆,占比 81.2%;运营线路 7.98 万条,公交专用车道突破 2 万公里,2023 年完成客运量 416.3 亿人次。这一数据显示,新能源公交车在重点城市的占比已经超过了 80%,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主流交通工具。
在重点城市中,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和应用尤为显著。以深圳为例,该市作为拥有 1200 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每天都有 16000 多辆公交车穿梭往来,但如今任何一辆都不会排放污染气体。
深圳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的速度甚至引发了外媒的惊叹。深圳市率先实现全市专营公交车辆纯电动化,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
除了深圳,株洲市的新能源公交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株洲市 T2 路的首批 10 辆中车电动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自 2008 年投运以来,已经风雨无阻地奔波了 10 年。去年底,随着最后一辆可能造成污染的燃油公交车正式退役,株洲市也实现了新能源公交车的全面替代。
新能源公共交通车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还能提高运营效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实现更高的载客量。例如,新能源公交车在株洲市较传统燃油车平均节油 30%。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公交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公共交通车的发展。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依托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绿色出行创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民生实事等载体,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相关工作部署,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以及公交车和动力
电池更新实施细则。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新能源公共交通车将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分析报告,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达到 30%以上,成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主流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