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x 24全国售后支持
- 
                        100 倍故障时长赔付
- 
                        26 年26年行业服务经验
- 
                        70 家全国售后支持
- 
                        1600+ 名超千人的设计、研发团队
- 
                        150 万服务企业客户150万家
2025-07-18
赞同+1
在碳中和目标与全球气候协议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生态环保材料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行业市场规模已从 2020 年的 560 亿元激增至 2024 年的 180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26.3%,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2300 亿元关口。
需求侧,建筑领域正成为最大需求引擎,2024 年绿色建材市场规模达 980 亿元,占行业总量 54%。工信部数据显示,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数量年均增长 32%,带动低碳水泥需求突破 1.2 亿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更创造新需求维度,动力电池用环保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三年增长 5 倍,2024 年达 380 亿元。包装行业呈现颠覆性变革,可降解材料渗透率从 2020 年 12%跃升至 2024 年 28%,仅外卖包装领域就产生 45 万吨/年替代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医疗环保材料异军突起,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 41%,成为最具潜力细分赛道。
供给侧,生物基材料实现颠覆性突破,2024 年产能突破 420 万吨,全球占比提升至 38%。PLA 材料生产成本较三年前下降 43%,推动可降解塑料袋终端价格进入 2 元时代。纳米纤维素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替代率突破 15%。区域产能分布呈现“东研西产”新格局,长三角集聚 70%研发机构,成渝地区形成 200 万吨级生物基材料产业带。值得警惕的是高端膜材料领域进口依存度仍达 62%,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行业 CR10 集中度从 2020 年 31%提升至 2024 年 48%。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发布《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5 年,绿色建材产业规模持续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广泛应用,建立健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效果评价,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加大绿色建材认证等方面国际合作,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等领域互认。
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效果评价,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加大绿色建材认证等方面国际合作,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等领域互认。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强调加强组织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各地要加强政策衔接,配套相关支持措施,创造有利于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要加强对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开展成果交流、品牌评价、产品推介等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做好上下游对接。
此外,方案还提出完善政策支撑,充分利用首台(套)、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渠道,支持绿色建材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有利于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差别化电价政策,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绿色建材企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地区对绿色建材生产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推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通知提到,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 101 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项目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含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鼓励各政策实施城市将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实施范围。
通知明确,优先开展工程价款结算。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工程项目,要提高工程价款结算比例,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不低于已完工程价款的 80%。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发承包双方通过合同约定,将施工过程按时间或进度节点划分施工周期,对周期内已完成且无争议的工程项目进行价款计算、确认和支付。经双方确认的过程结算文件作为竣工结算文件的组成部分,竣工后原则上不再重复审核。
通知强调,加强绿色建材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使用的建材属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5 年版)》明确为“必选类”的,应当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绿色建材。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姐姐删除。
赞同+1
在碳中和目标与全球气候协议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生态环保材料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行业市场规模已从 2020 年的 560 亿元激增至 2024 年的 180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26.3%,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2300 亿元关口。
需求侧,建筑领域正成为最大需求引擎,2024 年绿色建材市场规模达 980 亿元,占行业总量 54%。工信部数据显示,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数量年均增长 32%,带动低碳水泥需求突破 1.2 亿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更创造新需求维度,动力电池用环保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三年增长 5 倍,2024 年达 380 亿元。包装行业呈现颠覆性变革,可降解材料渗透率从 2020 年 12%跃升至 2024 年 28%,仅外卖包装领域就产生 45 万吨/年替代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医疗环保材料异军突起,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 41%,成为最具潜力细分赛道。
供给侧,生物基材料实现颠覆性突破,2024 年产能突破 420 万吨,全球占比提升至 38%。PLA 材料生产成本较三年前下降 43%,推动可降解塑料袋终端价格进入 2 元时代。纳米纤维素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替代率突破 15%。区域产能分布呈现“东研西产”新格局,长三角集聚 70%研发机构,成渝地区形成 200 万吨级生物基材料产业带。值得警惕的是高端膜材料领域进口依存度仍达 62%,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行业 CR10 集中度从 2020 年 31%提升至 2024 年 48%。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发布《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5 年,绿色建材产业规模持续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广泛应用,建立健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效果评价,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加大绿色建材认证等方面国际合作,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等领域互认。
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效果评价,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加大绿色建材认证等方面国际合作,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等领域互认。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强调加强组织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各地要加强政策衔接,配套相关支持措施,创造有利于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要加强对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开展成果交流、品牌评价、产品推介等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做好上下游对接。
此外,方案还提出完善政策支撑,充分利用首台(套)、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渠道,支持绿色建材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有利于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差别化电价政策,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绿色建材企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有条件地区对绿色建材生产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推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明确在前期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策实施范围。
通知提到,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 101 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项目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含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鼓励各政策实施城市将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实施范围。
通知明确,优先开展工程价款结算。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工程项目,要提高工程价款结算比例,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不低于已完工程价款的 80%。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发承包双方通过合同约定,将施工过程按时间或进度节点划分施工周期,对周期内已完成且无争议的工程项目进行价款计算、确认和支付。经双方确认的过程结算文件作为竣工结算文件的组成部分,竣工后原则上不再重复审核。
通知强调,加强绿色建材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使用的建材属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5 年版)》明确为“必选类”的,应当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绿色建材。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小姐姐删除。
Copyright ? 1999-2025 中企金年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0293号 京ICP证010249-2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中网金年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金年会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添加动力小姐姐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