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消费比例正在显著上升,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根据多项最新报告和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动力全面呈现,不仅在技术层面取得了突破,而且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太阳能发电量在过去三年内翻了一番,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电力年中更新》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燃煤电厂的发电量,这一转变标志着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创纪录增长,助推清洁能源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超过40%。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报告还显示,太阳能发电量在过去三年内翻了一番,占比从2023年的5.6%增长到2024年的6.9%。
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全球电力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国际能源署表示,今明两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分别增长4%,高于2023年的2.5%。这一增长趋势与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动车等电力驱动技术的普及密切相关。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电力需求的增长,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方面,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例如,中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到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此外,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新增585吉瓦,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92.5%,年增长率达到15.1%,创下历史新高。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环境影响深远,而且在经济上也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提出,尽管化石燃料价格回归到历史水平,但可再生能源仍具有较大竞争力。2023年,有8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在成本上低于化石燃料替代品,这为各国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至3倍的目标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
商业和投资理由。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还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例如,全球风能理事会报告指出,2022-2026年每年新增陆上
风电装机1GW,项目建设阶段共吸引13万人就业,风电场全生命周期会产生125亿美元经济价值,25年运维期每年将创造1.2万个本地就业岗位。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显著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水电、风电、
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